张国亮 官方网站 +收藏:http://zhangguoliang.orgcc.com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花鸟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河南诗词学会理事×
实名认证 VIP会员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国亮资讯 正文内容
观山•洗心•问道——读张国亮中国画
2014-11-12    浏览(2725)    作者:文/韩伟荣    来源:张国亮 官方网站

张国亮先生的工作室坐落在洛阳新区展览路,这里就是他的另一个家——艺术之家,其先后13 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各种大型画展的作品和5 次获奖的作品《寒舍情缘》、《凝寒傲骨》、《湖畔歌声》、《岁月留痕》、论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在这里创作,这些作品可以视为张国亮先生艺术生命的轨迹,同时也放大了这间工作室的空间。2013年11月15日下午,我如约来到这个造就艺术梦想、催生艺术理念、创作艺术佳品、提升艺术境界的精神家园。

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画的风格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基本上走传统的路子;一种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一种是受西画影响,加入西画元素,反映物象特征。张国亮先生走的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突破传统,超越传统,融入现代理念,找到最适合表现物象的笔墨语言,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追求一个阶段的艺术至高境界。他不但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中华文化的弘扬者,他以自己的绘画实践向人们展示中国艺术的魅力。

艺术家就是一个创造者,创造就意味着不重复,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这些年来,张国亮先生创作的国画作品已近万幅,但从不重复雷同,可以说每幅作品都是孤本,每一幅作品都是心灵感应之作,他在操笔创作的时候已是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1111111111.jpg

张国亮作品

一、观山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古今有成就的画家皆如此也。

中国画讲究道法自然,提倡艺术家深入大自然,深入生活,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生命。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地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去感受,去感悟,去思考,去启发,最终获得创作灵感和激情。

写生是西方写实绘画最基本的观察方式和训练手段,20世纪初引入中国,并迅速地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其实这和中国古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画理异曲同工,作为当代一个有成就的山水画家,写生在他的艺术生命中占有很重份量。张国亮先生不为名利金钱所累,不为浮躁所动,始终坚守写生阵地,坚持“师法自然”的创作原则,在写生中发现、寻找创作的内容和灵感,探索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寻找最适合表现物象的笔墨语言,创造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点。

太行山脉是中原画家的必选写生基地。

“走进太行拜师来,心旷神怡景开怀。不为世俗名与利,只求学艺得真才。” 2001年春寒料峭的时节,张国亮先生只身慕名到太行山石板岩写生,10天时间,写生40余幅,创作了10幅,每幅画配自作诗一首。

巍巍太行,雄浑、辽阔与旷达。从张国亮先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丹霞赤壁,峰谷交错,崖台叠置,绝壁千仞,太行山这种原生态的自然山貌深深地吸引着他的目光。先生一次次走进大自然,与山对话,与山交朋友,把大山之雄伟转化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睿智思考,倾诉于笔端,在宣纸上定格成一幅幅灵动豪放的山水佳作。

作画配自写诗已经成为张国亮先生的文化自觉。他的诗有很强的画面感,他的画有很深的诗意,诗是画的意境,画是诗的升华,诗画合璧,相得益彰。他追求诗情与画意的巧妙地融合,让作品呈现出艺术的特质、和谐的美感。

写生的过程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是画家将所学绘画知识、技巧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从认识、认知到升华,以致落笔成趣,完成画稿。

二、洗心

清代的石涛非常重视在自然中获取感受,认为只有“深入物理”,才能“曲尽物态”,进而达到“物我交融”之境。张国亮先生坚持到大自然中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古代先贤的艺术理念深深地烙印在他走近名山大川的足迹中,表现在他的作品中。

儒家有反省内省之教育,道家有内观之法,佛教有净心净念之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心境面对尘世俗务。

在这个充斥着太多浮躁与喧嚣的社会,人们对金钱、名利、地位无休止的追求。张国亮先生作为一个有责任、有理想的艺术家,没有被这些所诱惑,他能沉下心来,全身心地进入到创作中去,这是艺术本质上的要求,也是艺术家追求的理想境界。

张国亮先生搞创作,就像佛家修炼一样,在世俗的种种诱惑面前,首先是心静,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抛开繁琐俗事,追求自然本真的状态,从而进入创作的艺术境界。唯如此,当他面对自然之山水,与大自然对话、交流,心灵得到净化,心胸更开阔,眼界更宽广,在感悟自然美的同时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精神境界。

2013年10月在洛阳美术馆展出的“道谛之境――龙门石窟系列中国画”,是近年来张国亮先生绘画作品的精彩看点,也是他在洛阳的首次个人汇报展。为了向世人完美地呈现龙门石窟和自然景观,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的足迹走遍了整个龙门山,认真疏理了龙门在洛阳、在中原、在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以画家独特眼光和笔墨艺术,绘制出气势恢宏、撼人心魄的壮美画卷,让观者跟随艺术家的视角,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品味世界文化遗产带给你的艺术享受,画展引起轰动和强烈反响,用“舞墨河洛,气贯长虹”来形容也决不为过。

三、问道

走近自然感受山川河流的生态美,得艺术境界之真谛,将画家所产生的创作灵感和意境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作品当中。问道是观山、洗心的结果,最终形成艺术家自己的风格,但这风格不是固定的模式,是艺术家努力追求的艺术境界,随着其生活阅历、思维模式、审美取向、综合素养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艺术是一种发现,艺术是一种探索,艺术是一种创造。张国亮先生根据自己理解,发现、探索自然山川之美,用他精心创作的一幅幅艺术作品,为作者和观者之间搭建了心灵沟通的艺术桥梁,在人们的惊叹和赞赏声中涌起对艺术美的震憾与共鸣。

展阅《道谛之境――张国亮龙门印象中国画作品集》,享受着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与心灵的一次次撞击,感知着艺术家对艺术大美的深度理解,在传统文化与天人合一哲思的法则中,让观者领略龙门山水,品味石窟文化,向受众传达佛教最高理想境界,反映了艺术家对历史文化、佛教文化、河洛文化的认识和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张国亮先生的龙门印象系列作品打破传统,不拘一格,构思新颖,匠心独具。魏碑、主题造像、洞窟小造像,这三种最具有龙门特色的物象怎样能够出现在一幅作品中,普通观者也许看不出特别来,但张国亮却是颇费了一番脑筋。可以这样说,龙门印象系列是中国画传统笔墨与现代设计的巧妙结合,也许它不一定是表现龙门的最好手法,却是对中国画构图上的一种突破,魏碑碑拓,洞窟小造像图章,显示出张国亮充分的艺术想象力。20幅造像主题作品,又突显了《龙门二十品》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这都是艺术家在创作前精心设计和构思好的,体现了艺术家对创作的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

对于这次创作上的突破,远不止构图上,主题造像更是画家的一次自我挑战。第一次画造像,怎样画,用什么技法,经过深思熟虑,他采用没骨法,水与墨柔和过渡自然顺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龙门造像雕塑般的质感,获得了美术界的普遍认可。

在作品研讨会上,因龙门印象系列中国画作品创作和展出成功,张国亮先生被誉为以中国画“全面反映龙门第一人”。

“龙门腹地帝王出,门阙飞虹佛祖来。山上翠柏接紫云,色净世清开胸怀。”这是张国亮先生的自写藏头诗,配在龙门印象系列中国画《龙门山色》中的。 

龙门山色、古道柳影、泉韵梵音、伊阙飞虹、中天佛国、西壁流金、伊河泛舟、香山秋韵、东山晨曦、寺庭紫烟、白园幽深,在龙门印象系列中国画创作中,张国亮先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性地设计了龙门十景,每幅作品都配有自写诗一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丰富了国画的意境,也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其丰富的想象与描绘物象的精致性,思考问题的灵活性,解决问题的独创性让观者不能不叹服。

张国亮先生的中国画,其作品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蕴涵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来源于自然物象,但又不是某一地的实景的再现,而是画家的心灵意象,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面对这些似与不似,又似曾相识的景物,细细打量,悉心揣摩,总觉言难尽意。那是艺术家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以独特的绘画语言,将自己熟悉的物象艺术地反映出来,并被画坛同道所认可。

标签:张国,艺术,龙门,创作,先生
我来说两句
0 人参与评论,查看详情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验证码: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_^ 人喜欢

关注TA

给TA留言

扫描二维码进入
手机官方网站